“健康小美”AI智能主检批量上线 助力健康管理精准化

随着国内AI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也迎来了智能化升级的新阶段。近日,美年健康宣布,其自主研发的AI私人健康管理师“健康小美”智能主检正批量上线。该系统融合了AI技术与美年健康庞大的健康体检数据资源,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

从“数据积累”到“数据智能” AI赋能健康管理

据解到,美年健康推出的AI私人健康管理师“健康小美”接受了华为盘古大模型与润达医疗大模型双重赋能,学习了3.5万名美年健康预防医学⼈才20年的经验积累,依托美年健康超2亿人次的真实健康体检数据以及融⼊千万级医疗⽂献,在人群健康分析与疾病风险预测方面已做到专业精准。 

科技加持下,健康小美可以为用户的健康管理提供强大的智慧⽀持和全天候的⼀对⼀服务,能识别医疗场景中病历、体征、检验、⼼电、超声、CT、核磁等多模态数据,并能够精准理解数据的含义,为用户带来了全交互式的健康管理新方式。

美年健康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健康小美”智能主检正在批量上线,截至2025年2月7日江浙省区66家分院已全量上线,累计体检报告54000余份,初审效率提升50%。未来将逐步推广应用至其遍布全国的近600家体检中心,为数千万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

“双美”强强联手 推动千人千面个性化体检服务

去年以来,美年健康与美团、华为等知名企业建立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实现“强强联合”,引领了健康消费行业的新范式。

据悉,1月24日,美年健康集团与美团医药健康“双美”在上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通过结合各自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共同打造个性化、智能化的体检服务,进一步赋能和升级美团会员健康权益,从而为公众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在检前服务阶段,美年健康能为客户提供AI驱动的个性化体检套餐推荐方案。通过全面收集受检者详细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以及当下身体状态等关键信息,借助先进的AI智能算法,深度挖掘数据价值,进行深入综合评估,为每一位客户量身打造专属的健康体检项目。

此外,美年健康拥有众多具备科技和AI属性的体检创新产品,如胶囊胃镜、肺结节全程化闭环管理服务包产品“肺结宁”、脑健康AI筛查产品“脑睿佳”、AI中医智能体检、AI智能血糖管理创新产品、AI智能肝健康管理产品等。而美团积累了丰富的线下商家资源和强大的餐饮外卖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饮食消费习惯和健康记录,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推荐健康服务产品。

通过美团的线上流量与运营经验,结合美年健康的专业医疗服务能力,双方将合作打通线上线下医疗服务通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覆盖面。

专家认为,美年健康与美团的合作属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正如此前美年健康集团联合贾伟平院士团队推出“ AI智能血糖管理创新产品”,该产品的AI智能控糖助理“糖豆”,不仅运用先进的系统软件智能和 AI 技术提供动态血糖监测,而且结合功能营养素的科学调配,从用药指导、饮食调整、运动建议等方面为每位用户定制“一人一策”的个性化血糖管理方案。

美年健康推出的“中医智能体检”产品,则利用智能化设备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借助高精度传感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及大数据、AI技术,将中医诊断信息转化为数字化数据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精准识别用户体质、证候及疾病风险,绘制健康画像。据此为用户定制一站式、闭环式健康管理服务方案,解决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耗时长、主观性强的问题,让中医智能体检结合西医检查报告,更加高效、便捷和准确。

美年健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熔表示,美年健康的AI战略与Tempus AI的成功模式高度契合,以数据为驱动,以AI技术为核心,实现精准健康管理。美年健康会坚定不移地在AI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深化AI布局,紧紧抓住AI+医疗蓬勃爆发的黄金机遇,为人类健康事业创造更多价值。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DeepSeek进入“国家队”:加速国产AI技术生态发展与普及

  近日,深度求索(DeepSeek)旗下DeepSeek-R1、V3、Coder等全系列大模型正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据介绍,DeepSeek-R1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具备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DeepSeek-V3聚焦于图像生成,能够生成高分辨率和细节丰富的图像,适用于广告、艺术创作等多个场景;DeepSeek-Coder是一款代码生成模型,能够协助开发者快速构建程序,提高开发效率。

  超算互联网是以互联网思维运营超算中心,并连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应用开发、运营服务、用户等各方能力和资源,构建一体化超算算力网络和服务平台。其目标是紧密连接供需双方,通过市场化的运营和服务体系,实现算力资源统筹调度,降低超算应用门槛,并带动计算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推动自主核心软硬件技术深度应用,辐射带动自主可控产业生态的发展与成熟。

  为促进超算算力一体化运营、打造国家算力底座,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去年4月正式上线,覆盖科学计算、工业仿真、人工智能(AI)模型训练等各个领域。

  记者从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了解到,截至今年1月,平台上已有各类算力商品超6500款,其中模型服务近240款,既有DeepSeek、Qwen等国内开源大模型,也有Llama、Stable Diffusion、Gemma、Mistral、StarCoder、ChatGLM等国外开源模型。

  对于DeepSeek的上线,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先进的国产AI技术与国家级综合算力服务平台融合,是加速国产AI技术生态发展与普及的前沿实践,其将在市场、技术、创新、产品及用户方面推动AI技术生态创新及成果落地,促进AI+的多样化,推动中国乃至全球AI市场的应用落地和产业化进程。通过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用户无需本地下载,可在线部署、推理、定制化训练与开发DeepSeek等国内外知名开源大模型,降低了AI技术使用门槛。与此同时,算力服务的普惠性也得到提升,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依托国产深算智能加速卡与全国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为DeepSeek等模型提供丰富的异构算力资源,为国产AI应用与创新提供持续算力保障。

  DeepSeek系列模型在性能上与世界顶尖的大模型不相上下,但在成本上却具有显著优势。DeepSeek系列通过算法优化显著降低计算资源消耗,结合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普惠易用、丰富好用”的能力,使得更多企业和用户能够负担得起AI技术的应用,加速AI技术普及。

  业界普遍认为,DeepSeek模型在超算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化落地,或将改变国内AI行业依赖海外闭源模型的现状。(记者 杨 雪)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记者9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据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从行业分布来看,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这三个行业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的近八成。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地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东部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吸引了超2/3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在此集聚,企业数量占比高达66.06%,形成了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黄金地带”。中部和西北地区的企业数量分布相对均衡,分别占比15.33%和14.97%。(记者 付丽丽)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石墨烯航空电池助力低空经济“高飞”

  2月8日,春节喜庆气氛尚未散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航材院”)石墨烯航空电池研制中试生产线已正式开工。现场机器轰鸣,技术人员神情专注地调试着设备参数。这里制造的石墨烯航空电池将应用于混合动力无人机上。

  石墨烯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拥有电热转换效率高、升温速度快等优异性能。航材院石墨烯新能源材料中心主任燕绍九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应用石墨烯等新型材料技术制造的航空电池相比传统电池,能量密度能提升50%以上。”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2024年,多地推出低空经济具体支持政策和行动方案,其中不少方案都提到了研发应用高性能动力电池。

  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低空经济主力场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离不开高性能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成本约占新能源车总成本30%—40%,据此测算,我国航空动力电池市场前景广阔。当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具备技术优势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纷纷入局打造低空经济“动力源”。

  相较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航空动力电池对安全性、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快充性能、循环寿命要求更高。其中,能量密度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直接影响电池续航能力和使用效率。

  能量密度是指电池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释放出的电能,以瓦时/千克(Wh/kg)表示。燕绍九介绍:“传统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250Wh/kg,不到航空煤油的1/40。”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3—2024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报告》,电池续航是当前制约无人机发展的瓶颈之一。

  引入新材料是改进电池性能的思路之一。石墨烯由于其导电导热性能好、比表面积大,加入锂电池能极大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比如研发能量密度有望超过600Wh/kg的锂硫电池,就需要使用石墨烯的高导电和大比表面积特性。”燕绍九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航空电池的能量密度距400—500Wh/kg的门槛还有一定差距。“400Wh/kg是个分水岭,大概相当于常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2倍动力,能支持小型通用飞机的飞行。”燕绍九介绍。

  2008年,国内科研机构陆续开始布局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2016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组建成立后,将石墨烯锂电池技术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予以大力支持。航材院成立石墨烯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并以多种基金项目方式支持相关研究。

  近年来,航材院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墨烯批量制备成套装备。“团队研发了石墨烯高功率锂电池技术、石墨烯超低温锂电池技术等。”燕绍九介绍,高功率锂电池技术可实现用电设备大功率放电,保证高安全性的同时,实现30C超高倍率放电(最快2分钟即可完成放电);超低温锂电池技术则可保障用电设备在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下正常工作,能满足低空飞行器高海拔起飞。

  航材院还研制了超薄锂镁合金负极材料等代表性成果,取得相关授权专利37项。“超薄锂镁合金负极材料将石墨烯作为三维集流体,并应用了石墨烯表面改性技术,该材料制造的锂电池能量密度能达到400Wh/kg。”燕绍九介绍。

  目前,航材院部分相关技术成果已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场,助力低空经济“展翅高飞”。航材院与客户开展石墨烯超低温电池技术攻关合作,首次实现了石墨烯超低温锂电池技术在低空电动装备上的应用。经过多轮试验与优化,石墨烯超低温方壳电池实现零下40摄氏度3C放电,并成功应用于多种型号低空电动装备中。

  据悉,航材院石墨烯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目前拥有电池关键材料实验室、锂离子电池研发线和中试生产线各1条,生产及检测设备400余台,实验室和厂房面积共1万平方米,装备有大电流充放电测试设备。燕绍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孙 瑜)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中国经济数据观丨以旧换新+购新补贴 家电音像、通讯器材收入同比增超150%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