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故事丨借进博“东风”,葛兰素史克释放创新加速度

蜜桃移动版网上海11月5日电(逦琛)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今年,全球生物医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携其丰富的创新产品管线再度亮相进博会,并展示其在“预防先行”理念下的深耕实践。GSK副总裁,中国总经理余慧明接受蜜桃移动版网采访,分享了GSK的进博亮点,以及对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布局。

预防先行,创新驱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对于中国市场,GSK副总裁,中国总经理余慧明信心满满:“中国市场变化巨大,尤其是政策的不断优化和政府对创新药物的支持,为跨国药企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她分享道,GSK的多款创新产品,包括疫苗和药物,在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下加速获批上市。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GSK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也体现了中国医药行业正在高速发展。

“比如我们在呼吸领域的创新产品新可来,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年年都有新身份,即获批新的适应症。”余慧明表示,“进博会为我们的创新产品管线提供了面向公众和政府的绝佳展示机会。我们期待通过进博舞台,展示GSK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能力与管线实力。今年首个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艾普特迎来在中国获批后的‘首展’。得益于进博加速度,艾普特于今年5月在中国正式获批。我们也期待此次展出后,可以借助进博会‘溢出效应’,加速提升创新产品可及性。”

余慧明表示,“GSK始终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疾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的布局。预防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与中国政府‘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相契合。”在她看来,中国市场为全球创新提供了启发,目前GSK中国已加入全球同步研发的行列。未来5年,GSK预计有20多项新产品或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上市,加速与全球市场的接轨。

“从展品变商品”,创新成果“落地生花”

在GSK的全球战略中,“预防先行”是核心方向。余慧明认为,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接种疫苗作为最经济、有效的疾病预防手段之一,将为国民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GSK拥有广泛的疫苗组合,从儿童疫苗到老年疫苗,覆盖了生命的各个阶段,为中国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健康守护。”她还补充道:“GSK不断钻研佐剂、mRNA 和 MAPS 等技术,以便用更快的速度提供更有效的疫苗。响应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医防融合’理念,我们正探索治疗与预防的融合,期望通过在这一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深厚积累,为中国带来更优的疾病防控方案。”

在本届进博会上,GSK展示了最新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以及宫颈癌疫苗,这些产品都是GSK在全球范围内领先的疫苗技术成果。特别是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余慧明指出,“我们与本土合作伙伴重庆智飞生物签署了独家合作协议,旨在提升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的可及性,帮助更多公众获益。”

此外,新可来作为GSK呼吸领域的明星产品,今年在中国推出了新的适应症。GSK副总裁,中国医学事务部负责人童玉博士解释道:“继今年获批上市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适应症后,GSK又成功向中国监管机构递交新可来用于成人未充分控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维持治疗的注册申请。未来,我们将不断深耕呼吸疾病领域,丰富GSK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产品线。”

她还提到,GSK在乙肝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其乙肝功能性治愈产品已经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突破性疗法认证。童玉博士表示:“如果能够达到功能性治愈,病人将极大降低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这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福祉具有重大意义。”

本届进博会上,GSK将携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签署慢乙肝疾病长期管理项目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慢乙肝患者的长期管理,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这不仅展示了GSK在治疗领域的创新,也体现了其在患者管理方面的全面布局。

深耕中国创新生态,加速本土合作

GSK不仅专注于产品创新,也积极推动与中国本土企业和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余慧明提到,本届进博会上,GSK与上海浦济风湿类关爱中心将就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旨在让更多狼疮患者获益。除此之外,关于临床研究,GSK还将与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在呼吸创新药物领域就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学术交流合作、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及转化等方面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GSK正在推动中国成为创新产品的首发地。“速度是一方面,产品的数量也是一方面。为了让好产品在中国发挥更大的力量,我们也希望配合国家政策,包括新产品准入、医保谈判等,尽最大的力量提升创新产品在中国的可及性。”余慧明指出。

谈及GSK对于中国市场的决心,童玉博士表示,中国被视为GSK全球范围内一个极为关键的市场,在制定其全球新产品战略、策略,或是规划全球重要试验设计时,公司会考虑并听取中国患者的需求,包括在关键的临床研究里面会有相当比例的中国患者,这反映了GSK对中国整体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余慧明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和无限机遇是GSK深耕中国的“强心剂”。作为一家拥有全球领先创新能力的跨国药企,GSK希望借助进博平台,按下在华发展“快进键”, 跑出创新可及“加速度”,为中国民众带来更广泛的健康影响力,也为推动中国医疗生态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进博故事丨诺华进博会再显创新实力 深耕中国市场不停步

蜜桃移动版网北京11月6日电(孙慧)11月5日至10日,202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作为进博会的长期合作伙伴,跨国药企诺华已经连续七年参展,每一次参展都展示出其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最新成果与进展。此次,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诺华今年以“聚焦创新药物、共享健康未来”为主题,不仅带来了多款创新药物与疗法,还通过一系列战略合作与投资项目,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致力于提升中国患者的医药健康可及性。

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

亮点纷呈,进博会上展创新实力

本届进博会上,诺华集中展示近20款重磅创新药物,其中包括多款创新产品与疗法,覆盖广泛的疾病领域。例如小干扰RNA降胆固醇药物乐可为;首次参展进博会的口服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阿曲生坦(Atrasentan);治疗乳腺癌的创新药物凯丽隆、首个为多发性硬化患者定制的全人源抗CD20单抗全欣达等一系列产品。

此外,诺华还设立了专区,使用苹果首款头戴式“空间计算”显示设备VisionPro和微软HoloLens全息眼镜,来展示放射配体疗法。

引领创新,深耕放射配体疗法领域

放射配体疗法与化学疗法、生物疗法、基因与细胞疗法和xRNA疗法一道,是诺华聚焦的五大技术平台之一。自2017年起,诺华在放射配体疗法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布局和探索,并在该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影响力。

李尧介绍道:“诺华正在将这一前沿疗法引入中国,我们引进的将不仅仅是单个药物,而是一个先进的治疗平台,具有成为跨多癌种潜力的技术平台。”

据了解,2023年12月,诺华宣布投资6亿元人民币,在浙江海盐设立放射性药品生产基地。今年7月,该基地正式动工建设,预计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放射性药物产业在中国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政府并已陆续出台的多项利好政策。诺华在放射配体疗法领域积累了专业化的研发、生产、临床应用,以及跨学科、跨行业合作的经验。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也为诺华等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提升可及,多措并举惠及中国患者 

一款创新药物诞生之后,只有抵达患者手中,才能完成其最初的使命。诺华在提升药物可及性方面持续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尧介绍道:“诺华已连续十多年在全球《药品可及性指数》排名中名列前茅。在中国,我们也通过积极参加医保谈判、探索早期准入、拓展县域市场等方式,不断提升中国患者的医药健康可及性。”

自2017年以来,诺华已有近40款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此外,诺华还与博鳌乐城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积极支持“先行先试”和“港澳药械通”等政策。李尧透露:“诺华是最早支持博鳌乐城‘先行先试’政策的跨国药企之一,多款创新药物被纳入‘博鳌乐城全球特药险’以及城市普惠健康保,解决临床急需。”

进博会期间,诺华也展示了拓展县域市场的努力。李尧表示:“在拓展县域市场方面,诺华也积极响应国家“千县工程”计划号召,深耕县域市场,不断提升创新药可及性。目前诺华已在约1000个县域覆盖皮肤科、风湿科、心血管、眼科等主要疾病领域。我们还将继续携手医疗机构和学协会,推进规范化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

展望未来,持续创新引领发展

展望未来,李尧表示:“诺华将聚焦创新药物,专注于患者需求最为迫切的核心治疗领域,将资源投入到那些最有影响力、最有潜力的创新产品和疗法上。现在我们在全球聚焦四个核心治疗领域,包括心血管、肾脏及代谢、免疫、肿瘤和神经科学,这也是中国患者需求迫切的领域。”

“诺华在中国的战略与全球战略保持同步,但也会根据中国的医疗健康需求进行一些调整。”李尧透露:“在药审改革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全球首个’技术或疾病领域的新药在中国获批。我们已与国内医疗机构和学术协会开展合作,共建规范化诊疗中心,提升诊疗水平。”

此外,诺华还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及拓展县域市场等方式,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医药可及性。李尧表示:“诺华在创新方面的关键词是‘聚焦’:我们聚焦创新药,聚焦患者需求最为迫切的核心治疗领域,围绕患者需求,运用前沿的关键技术平台开发高临床价值的创新疗法。”

随着中国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扶持力度,诺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李尧表示中国已成为诺华全球第二大市场,诺华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始终坚守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长期承诺,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引进创新药物,提升医药可及性,加强行业合作,并推动本土创新。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不断深化与社会各界的互信,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进博故事丨美敦力顾宇韶:深耕中国35载,共筑生命健康新未来

蜜桃移动版网上海11月6日电(吴起龙)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期间,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在接受蜜桃移动版网采访时表示,进博会是加速全球创新成果本土化的重要平台,也是美敦力展示全球前沿产品的首秀舞台,这七年美敦力已展示400多种产品,其中60款为首秀产品。

“进博会不仅加速了‘展品’向‘商品’的转化,还促进了医疗专业人士对创新疗法的了解,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他说,进博会也是美敦力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催化剂,增强了公司执行本土化战略的信心。未来,美敦力将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进一步加强本土化价值链布局,为中国患者带来创新、优质、可负担的医疗解决方案。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受访现场

科技与共,首发阵容彰显创新实力

作为连续七届参加进博会的“全勤生”,美敦力今年携近百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其中包括1款全球首展、4款亚太首展和2款中国首展的产品,全面展示了其在心脏及血管、医疗外科、神经科学、糖尿病四大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

顾宇韶表示,进博会是汇聚全球新质创新、链接世界科技成果的重要舞台。今年,美敦力带来的全球首展产品Evolut PRO+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是美敦力全球最新一代的TAVR产品,致力于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终身管理。其创新的“瓣膜大视窗”设计,为未来冠脉介入导管操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将助力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另外,亚太首展的新一代植入式药物灌注泵(SynchroMed III),可为癌痛或持续性疼痛患者提供治疗地便利。Percept RC植入式可充电脑深部神经刺激器,则是新一代智能可感知、可充电脑起搏器,可用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和癫痫的治疗。它拥有BrainSense大脑感知技术和电池技术Overdrive两大专利,无条件获批全身3.0T&1.5T MRI核磁兼容,为患者未来进行核磁检查提供了保障。

VitalFlow ECMO系统是便携式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俗称人工心肺机,可以为一些危急患者在转院过程中提供生命支持。另一款产品是Penditure左心耳闭合系统,通过外科手术植入物理闭合左心耳,进而推动心脏外科技术不断革新。

“这些创新产品和技术,不仅体现了美敦力在全球医疗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展示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承诺。”顾宇韶补充道。

生命与共,溢出效应惠及更多患者

进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加速全球创新成果本土化的重要渠道。顾宇韶称,通过进博会,美敦力已成功将众多创新产品从展台推向临床,惠及了大量中国患者。

“以网红产品‘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Micra为例,该产品自2019年在进博会上首次亮相并上市以来,至今已累积完成约1万例手术,真正实现了从进博展厅加速走到中国患者的心里。”顾宇韶说,其新一代升级款Micra VR 2和Micra AV 2也在第六届进博会上亮相,并于今年5月在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完成了首次临床应用,其中包括1名7岁的患者,刷新了Micra AV2植入术最小年龄的纪录。

除心脏起搏器外,美敦力的其他创新产品也在进博会的推动下,加速落地中国。如连续四年参展的Symplicity Spyral RDN系统,通过博鳌先行区及真实世界研究,已经惠及了54位中国高血压患者。“该产品于今年4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得美国、欧盟和中国三个主要区域批复上市的高血压介入治疗器械系统。”他补充说。

“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让我们看到了创新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顾宇韶说,我们将继续借助进博会的平台优势,加速引入更多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科技和解决方案,满足中国患者多元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

未来与共,深耕中国35载强化本土价值链

今年是美敦力全球创新75载及在华发展3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顾宇韶表示,35年来,美敦力始终坚守“患者为先”的信念,不断完善本土化价值链布局,与中国市场共成长。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市场在美敦力全球战略中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目前,美敦力在中国已拥有1个研发中心、2个创新中心、5个生产基地,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培训、售后、投资基金等的全价值链布局。其中,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已累计研发出65款产品,其中33款成功上市,23款实现了全球销售。同时,美敦力还设立了美敦力中国基金,支持并培育本土创新能力建设。

“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顾宇韶说,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未及的医疗需求以及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重视,都让中国市场蕴含巨大潜力。我们将继续加强本土化价值链布局,为中国医患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谈及美敦力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本土化战略时顾宇韶表示,首先,美敦力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推动现有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包括加强在上海和常州的生产基地建设,促进本土供应链的发展;同时,利用风险投资基金,发掘、赋能和投资中国具有创新意义的医疗器械公司,帮助他们的产品加速服务更多中国患者,甚至出海服务全球患者。

其次,美敦力将积极融入本土生态圈,成为生态圈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顾宇韶称,美敦力将与更多的产业伙伴合作,共同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服务。

此外,美敦力还将继续加强与政府、医疗机构和行业伙伴的合作。他认为,通过多方合作,可以共同构建更加完善、高效、可持续的医疗体系,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进博会承载着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共促发展的宏大愿景。”顾宇韶说,美敦力将继续借助进博会的平台优势,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共筑生命健康新未来。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进博故事 |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加码布局中国市场,共筑健康中国美好未来

蜜桃移动版网上海11月6日电(吴起龙)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作为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进博会在推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进博会还聚焦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已连续举办七届,不仅是促进医药创新发展的“加速器”,更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七赴进博之约”的罗氏,不仅是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深度参与者和受益者。

据悉,作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面积最大的展商之一,罗氏今年以“华彩三十,聚氏未来”为主题,携超过30款已上市和即将在华上市的全产品矩阵及创新解决方案,重磅推出3款即将在华上市的全球创新产品和未来产品管线,覆盖乳腺癌、血液肿瘤、神经科学和慢阻肺领域。

“进博会不仅是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更是汇聚全球创新的绝佳舞台。罗氏连续七年‘打卡’进博会,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并借助新药审评审批制度和相关政策东风,罗氏展出的多款全球创新产品都搭上了‘进博快车’,从‘展品’变为‘商品’,充分彰显了‘中国速度’,更快惠及更多的中国患者。”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说,今年恰逢罗氏制药在华成立30周年,站在而立之年的新起点,我们期待依托进博会继续拥抱开放、深化合作,与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同频共振,携手书写华彩篇章。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

创新成果集中展示,3款即将在华上市的全球产品及未来管线亮相

创新深深植根于罗氏基因之中。就在前不久,罗氏制药全球发布了2030愿景——“以20款颠覆性药物,应对社会疾病重负”,聚焦抗肿瘤、神经科学、眼科、免疫、心血管及代谢五大重点疾病领域。

今年进博会,罗氏带来了3款即将在中国上市的全球创新产品,以及包含慢阻肺等疾病领域创新成果的未来产品管线。在乳腺癌领域,罗氏带来了中国首个且唯一的PI3Kα抑制剂伊那利塞(Inavolisib),这是罗氏旗下一款具有同类最佳潜力的创新口服靶向治疗药物。

PI3Kα抑制剂伊那利塞(Inavolisib)

据了解,PIK3CA突变指示预后不良,在中国乳腺癌人群中占比较高,达46%,高于非亚裔人群,而伊那利塞则有望为HR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在血液肿瘤领域,罗氏展示了其丰富的产品管线,包括去年在进博会期间获批的双特异性抗体创新药格菲妥单抗,以及即将在华上市用于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创新药Lunsumio(Mosunetuzumab),其有望为FL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易于获得的、以及固定周期给药的全新选择,进一步推动淋巴瘤治疗的发展。

在神经科学领域,罗氏带来了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和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药物Ocrevus(Ocrelizumab,奥瑞利珠单抗)。

与此同时,罗氏在华未来管线也首次亮相进博舞台,重点展示不断加码布局的如慢阻肺、心血管、糖尿病及代谢等疾病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和未来战略方向。根据WHO和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慢阻肺病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常见死因,在中国也有约1亿的慢阻肺病患者,疾病负担沉重,该领域有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此次,罗氏带来的全球首创的全人源化抗ST2单克隆抗体Astegolimab,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带来更广泛的患者获益,有望成为首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ST2单抗。

全人源化抗ST2单克隆抗体Astegolimab

除展示全球创新产品外,罗氏还在进博会上带来10多场发布会,覆盖数字化医疗、提升创新疗法可及性等多个领域的跨界合作,携手多方合作伙伴,合力打造医疗创新生态圈。

此外,结合前沿的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等“黑科技”,罗氏将赛博双臂咖啡机、早肺医学装置等也带到了本届进博会上,并且设置抗流感互动体验以及眼底病筛查体验等多个沉浸式创意互动区,为观众打造集科技性、趣味性和未来感为一体的疾病科普新体验。

溢出效应带来“进博果实”,加速惠及中国患者

进博会不仅为罗氏展示创新成果提供了平台,更通过其强大的溢出效应和政策东风,助力罗氏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完成从“展品”到“商品”的转变,更快更好地惠及中国患者。近两年,罗氏就有16款创新药及新适应症在华获批上市。

罗氏制药中国进博会展台

七载奔赴这场“东方之约”,罗氏多款创新产品均在进博会期间或展出后不久便在华获批上市,包括去年展出的全球首个乳腺癌抗HER2双靶皮下复方制剂帕妥珠曲妥珠单抗、全球首个作用于复发难治淋巴瘤的靶向CD20/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创新药格菲妥单抗、全球首个眼科注射双特异性抗体法瑞西单抗以及一款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创新药可伐利单抗。其中,可伐利单抗注射液还成功实现了中国首发,进一步彰显了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另外,罗氏多款历届“进博宝宝”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罗氏“进博明星宝宝”玛巴洛沙韦在本届进博会再度亮相。这款抗流感创新药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被纳入境外临床急需用药名单,次年就在华获批上市。目前,这款产品不仅实现了医保覆盖,支持互联网医院在线购药,还获批了儿童适应症和干混悬剂。

“速福达在今年已成功实现本地化生产,这将大幅缩短其全球供应链周期,更好满足中国患者在流感高发季节的需求,助力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边欣补充说。

此外,罗氏去年诞生的进博宝宝格菲妥单抗是一种新颖的具有独特2:1结构的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今年六月,格菲妥单抗的两线适应症数据starglo在欧洲血液年会(EHA)上重磅发布,据此数据中国有望成为在全球范围内最早获批该适应症的国家之一,尽早惠及更多中国复发难治的淋巴瘤患者。

30载持续深化合作创新,共筑健康中国美好未来

今年3月,“创新药”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还有创新药在华研发方面更是取得了诸多新突破、呈现众多新趋势。推动创新药加速发展,离不开构建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圈。边欣称,“进博会不仅为罗氏展示创新成果提供了绝佳平台,也为我们连接生态圈合作伙伴搭建了共创机遇、共享未来的桥梁。”

中国是罗氏的战略市场,罗氏非常看好中国这片充满生机的创新热土。从首家入驻浦东张江的跨国企业,到最早在中国设立药物研究和早期开发中心,再到罗氏中国加速器的启动,从自主研发加码到孵化本土创新,罗氏持续携手多方合作伙伴,不断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加速赋能本土创新。

罗氏研发扎根中国已有20年。作为罗氏在新兴市场设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也是跨国药企在上海独资建立的第一个药物研发中心,罗氏中国创新中心经历了20年“层层蜕变”式的升级。目前,基于该中心的发明已获得超过320项专利,一半以上已经在中国、美国、欧盟或日本获得了专利授权;此外还有10个药物分子推进到了临床试验阶段。

2021年,投资近3亿元的罗氏中国加速器正式启动,聚焦创新药物研发、诊断和个体化医疗、人工智能(AI)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医学前沿领域,加速赋能本土创新。目前,已有近20家本土初创企业从数百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加速器成员企业,并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达成13项早期研发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科学方向和技术平台。

另外,罗氏还与多家本土创新药企达成全球独家合作,共同开发多个肿瘤领域的创新性治疗药物。

展望未来,罗氏将不断加大在华投资,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全面强化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升级本地化生产布局和投资,让罗氏的创新药惠及更多患者。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枉前:合理用药守护患者健康

蜜桃移动版网重庆11月7日电(王钰淇)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药学部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药品供应,更深入到患者的个性化治疗与长期用药管理中。近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枉前在接受蜜桃移动版网采访时,详细阐述了药学部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合理用药对于确保患者疗效的关键性。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枉前

药师立体式参与药学服务 助力个体化治疗

枉前表示,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药师在医疗团队中发挥了更多作用。他们不仅是药品的提供者,更是临床医生的得力助手,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特别是在诊断明确后,药师运用其专业知识,考虑患者的个体化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等,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治疗建议。

在药学会诊方面,枉前强调,这是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当患者面临与用药密切相关的复杂或疑难问题时,临床医生会发起会诊请求,药师将迅速加入治疗团队,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与家属及医护人员沟通,了解可能影响用药的个体化信息,共同制定药物治疗决策方案。

随着临床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师队伍逐渐壮大,分工也更加具体。对于长期药物治疗管理,特别是在慢病领域,临床药师在参与要求会诊时,会提出个性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全程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

“药师负责监测患者的治疗信息,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和疗效不佳等问题。为此,医院设有治疗药物监测团队,通过监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和分布,判断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是否与药物有关。同时,临床药师还会参考患者的药物基因组学检测信息,分析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是否与患者的基因背景差异有关。”枉前说,这些药学服务其实是由前台、后台的药师立体式的全程参与。

提高患者依从性 科学合理用药

枉前表示,合理用药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与疗效的基石。正确使用药物的前提是正确诊断,在治疗决策确定后,药师需确保药物的可及性,并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的药物。此外,患者的依从性同样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枉前强调,无论是住院患者还是院外患者,都需要药师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避免漏服、多服或错误服用等情况发生。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疗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学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他们不仅为患者提供完整科学的用药交代,还通过微信群、APP等线上渠道与患者保持联系,确保患者在院外也能得到专业的药学支持。此外,西南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还开设了药学门诊,为患者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解决他们在用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威胁着大量群众的健康。“慢阻肺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药物控制,可以得到缓解甚至阻止其进一步发展。”枉前说。目前,吸入药物是治疗慢阻肺的常用药物,主要成分包括缓解炎症的激素和舒张支气管的药物。患者可能担心激素的长期使用会产生不良影响,但吸入药物是局部治疗,只要合理使用并在用后漱口,其副作用主要在呼吸道局部,且多为轻度,可缓解和解决。

枉前还强调,在实际生活中,患者可能会漏服或多服药物,针对不同疾病有各自的注意事项。例如,高血压治疗时漏服药物不应下次多服来补回,而应咨询药师。此外,不同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偏离推荐剂量并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不易掌握相关知识,需咨询临床药师解决。

“一些药品因含有控释剂、缓释剂等不同制剂,能在体内恒定缓慢释放,确保24小时药效。但若破坏药片结构,如嚼碎,会丧失其控制或缓释功能,导致体内药物迅速释放,对高血压治疗尤为危险,可能引发瞬时药物浓度过高导致的低血压。”枉前说。

最后,枉前呼吁,合理用药不仅是医生、护士和药师的责任,更需要患者的共同参与。他建议广大患者通过专业人员的科普了解药物治疗的相关信息,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的非权威信息。在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确保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