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箭一号“一箭15星”发射成功 实现中国民营火箭首次国际化发射

  11日12时03分,由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点火升空,顺利将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记者从中科宇航获悉,本次任务成功发射的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总承包商,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进行卫星平台系统研制,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进行载荷及智能(AI)处理平台研制,是阿曼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的重要应用项目。

  由此,本次任务实现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开启中国民营火箭国际化发射新篇章。

  此次任务还发射了试验二十六号A、B、C星,吉林一号高分05B星、平台02A03星,云遥一号31星至36星,西光壹号04星、05星,天雁24星。这些卫星主要用于城市规划、农业监测、气象观测等领域。至此,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共将5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入轨载荷总质量超5吨。(记者付毅飞)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航空工业多型新一代空天装备亮相中国航展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将于12日在珠海开幕。11日,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航空工业将携260余项展品亮相本届航展,较上一届增幅达25%,覆盖海、陆、空、天领域。其中,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两型新一代战机——歼20S和歼35A,将首次同台亮相,成为本届航展最大的亮点和看点之一。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于11月12日在广东珠海开幕。图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珠海进行适应性飞行训练。蜜桃移动版社记者 刘大伟摄

  航空工业按照现代航空工业体系整体全貌和未来发展的逻辑主线,在馆内优化设置了打造新质战斗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传播新质文化力三大主题展区,在馆外静展区设置了走向国际、应急救援、低空经济三大专题展区。其中,歼35舰载战斗机、歼15T舰载战斗机、直20突击直升机将首次加入“新质战斗力”展示机群。

  民用机型方面,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吉祥鸟”AC332直升机将在航展现场“振翅”飞行,向公众展示其作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重要新生力量的实战能力。观众还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全面进入型号取证试飞阶段的AG600M全状态新构型灭火飞机、低空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AS700载人飞艇,以及首次亮相中国航展的AR-E3000电驱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刚刚公布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的缩比模型也将在本届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是由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自主设计研制的一种带翼构型的飞行器,具备突出的可重复使用能力,可兼顾空间站上行和下行运输,相比传统货运飞船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下行运输能力。目前,“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已完成方案设计,正全面开展工程研制。(记者都芃)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我科学家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搜寻暗物质

  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蜜桃移动版教授、江敏副教授等研究人员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轴子窗口”内成功开展了轴子暗物质的直接搜寻实验,将国际上该领域的探测界限提升了至少50倍。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描述的粒子和相互作用,仅占据了观测宇宙能量密度的5%。大一统理论、弦理论以及超维理论等诸多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预言了轴子这种暗物质的热门候选粒子。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利用相干、关联和纠缠等特性,可以实现对微弱能级的超灵敏测量,为暗物质搜寻提供了变革性的手段。然而,由于轴子暗物质的信号极其微弱,极易被环境噪声和经典磁场的干扰信号所掩盖,因此仅有少数研究团队在这一质量范围开展过实验搜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研究人员巧妙地利用了两个相距60毫米的极化原子系综,在轴子窗口内探测轴子暗物质诱导的自旋相关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在实验装置中以一个原子系综充当自旋传感器,另一个原子系综作为自旋源,为了提高原子系综核自旋的极化度或者探测灵敏度,他们在原子系综中混入碱金属,成功实现了对原子系综极化矢量信号高达145倍的放大,构建了一个超灵敏的轴子暗物质探测器。

  然而,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磁屏蔽系统,成功把经典磁场信号抑制了1010倍。此外,他们还采用了在引力波探测中广泛应用的最优滤波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轴子暗物质信号的信噪比。尽管研究人员暂时未能发现轴子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但他们仍在轴子窗口内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的中子—中子耦合界限,创造了新的国际最佳纪录。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暗物质探测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者吴长锋)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天工开源计划

  11日,位于北京亦庄的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发布了天工开源计划,旨在加速具身智能落地转化。

  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介绍,当前,创新中心正围绕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加速技术突破。基于全身协同智能小脑平台,“天工”实测平均时速可达10公里,最高奔跑速度提升至全球领先的每小时12公里。“天工”还可在斜坡、楼梯、草地、碎石、沙地多种复杂泛化地形中实现平稳移动;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包含AI大模型驱动任务规划的具身大脑和以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技能执行具身小脑,具备一脑多机、一脑多能的能力。在数据生态方面,创新中心数据采集涵盖6类本体7大典型场景,日产数据达10TB。

  作为具身智能研究的基础底座,高性能、可拓展的通用本体平台是技术突破的“刚需”。随着天工开源计划的落地,创新中心将联合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商等具备人形机器人二次开发能力的机构,共同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开源开放社区。

  记者了解到,创新中心已开放“天工”软件开发文档、结构设计文档。今年年底,创新中心将开源天工结构图纸、软件架构、电气系统等内容,数据集、运动控制训练框架等方面也陆续开放开源。

  据介绍,作为引领产业协同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是集合全球产学研精英资源,共创共研突破技术难关。发布会上,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信通院、他山科技分别成立具身智能领域的相关联合实验室,旨在着力探索情感智能、工业机器人、电子皮肤等前沿方向。(记者华凌)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蜜桃移动版全媒+|货运航天飞机“昊龙”全面开展工程研制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张继超11月11日表示,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货运航天飞机“昊龙”已完成方案设计,正全面开展工程研制,力争早日实现首次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

  张继超是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昊龙’货运航天飞机采用商业运载火箭发射,能够与我国空间站交会对接。完成货物上下行之后,可无动力自主返回,并水平着陆于指定机场。”张继超说,“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具备突出的可重复使用能力,能再入大气层飞行、水平着陆,兼顾空间站上行和下行运输,实现航天器航班化的回收处置和重复使用,大幅降低货运飞行器的重复使用周期和单次任务成本,相比传统货运飞船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下行运输能力。

  发布会现场,航空工业集团播放了“昊龙”货运航天飞机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并返回自主着陆的演示动画。

  图片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吴基伟表示,“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挥航空技术优势,开发商业航天产品的新起点。

  “分隔大气层和宇宙空间的‘卡门线’不是我们的分界线,宇宙空间足够广袤,容得下世界各国足够多的技术路线去探索、去拓展、去成功。”吴基伟说。(记者洪泽华、顾天成)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