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自主研发新型流感特效药伊速达获批上市

3月27日,青峰医药下属子公司科睿药业自主研发的1类化学创新药物伊速达玛舒拉沙韦片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适用于既往健康的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的治疗。

作为首个自主研发的PA抑制剂,玛舒拉沙韦的诞生是我国在流感抗病毒药物领域实现的跨越式突破,为应对流感病毒变异和耐药性挑战贡献了“中国方案”。

玛舒拉沙韦是首个自主研发的靶向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亚基的抗病毒药物,能直接作用病毒的核心,迅速阻断病毒复制,全病程只需服药1次,快速缓解流感症状,将流感对患者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至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玛舒拉沙韦的临床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患者,拥有充分中国人群循证医学证据,并以优秀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极低的耐药率数据登上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IF:58.7)。

玛舒拉沙韦Ⅲ期临床共纳入591名患者,其中包含约80%的成年人和20%的儿童及青少年,按2:1比例分配到玛舒拉沙韦组和安慰剂组。研究结果显示,中位流感症状缓解时间和中位病毒清除时间相比安慰剂组,分别显著缩短21小时和25小时。

耐药性是抗病毒药物的试金石,也是药物换代革新的主要原因。据《Nature Medicine》的报道,玛舒拉沙韦的整体耐药突变率小于1%,低于国际同类药物约10倍。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从APASL看乙肝治疗新趋势:“双优”方案扩大治疗惠及更多患者

蜜桃移动版网北京3月28日电(逦琛)中国是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但在过去30多年里,通过推行疫苗接种、加强血液筛查、规范诊疗服务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我国在慢乙肝防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已稳步下降至6%,其中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流行率已降至0.3%。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

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上,慢乙肝的最新防治策略和研究进展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在接受蜜桃移动版网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在慢乙肝防治方面已迈入关键阶段,有效性和安全性“双优”的治疗方案已为患者带来长期获益。未来,通过进一步扩大治疗范围和加强健康教育,更多患者有望获得规范化治疗。  

迈入乙肝防治关键阶段:扩大筛查与治疗覆盖率 

“中国目前有7500万慢乙肝患者,每天都在与乙肝病毒抗争。如果感染乙肝病毒后长期得不到治疗,患者可能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侯金林指出,慢乙肝患者的5年肝硬化发生率为12%-25%,肝硬化患者的5年肝癌发生率为6%-15%,而5年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则为20%-23%。  

面对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目标包括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降低90%、死亡率减少65%,以及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90%和80%。然而,目前我国慢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仅为22.1%和15%,仍有较大差距。  

侯金林强调:“筛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是当前的主要挑战。我们希望通过国家层面的筛查政策推广,结合医疗机构的主动筛查和院内转诊模式,更多患者将被及时诊断和治疗。” 

针对慢乙肝患者的早筛、早诊和早治,侯金林介绍了国内部分医院探索的“院内转诊”模式。该模式强调将医院作为防治关键枢纽,形成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的闭环,以解决慢乙肝患者的高漏诊率和低就诊率,提高治疗率,做好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终身管理。  

“在院内消除模式中,一旦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会自动推送提示,帮助医生及时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侯金林解释,“通过这种闭环管理,患者能得到更加及时、规范的治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侯金林介绍,医院应充分发挥中心枢纽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院内数据库,对潜在慢乙肝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从诊断到治疗再到长期随访的闭环体系。同时,医院还需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作,推动筛查、诊断和治疗的全流程覆盖,确保“应筛尽筛、应诊尽诊、应治尽治”。  

双优时代:创新药物推动治疗升级,助力患者长期获益 

慢乙肝治疗正迈入“有效性和安全性双优”的时期。侯金林介绍,对于慢乙肝来说,虽然目前尚无法实现“彻底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疾病进展。

“我们现在开始强调扩大治疗,是因为医学技术进步了,诊疗方案升级了,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高了,国家医保报销等政策加码了。现在,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越来越多,而且大多药物能够医保报销,药物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大幅提升。”侯金林表示。  

在本届APASL大会上,慢乙肝一线治疗创新药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的研究报告成为亮点。通过在中国慢乙肝患者中开展了为期8年的临床随访研究,数据显示,长期使用TAF的慢乙肝患者病毒学抑制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同时骨密度和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变化很小,证实了该药物在长期治疗中的良好表现。  

“随着药物安全性的数据越来越多,可以说,现在口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是比较安全的。”侯金林指出,“新型药物在安全性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用药体验。”  

“以前的抗病毒治疗主要针对病情最严重、最急迫的患者。那时药物种类有限,且患者需要承担较高的治疗成本。”侯金林解释,“但如今,我们进入了‘双优’时代,治疗门槛逐步降低。通过早期干预,更多患者可以避免疾病进展,获得长期健康的生活。”  

慢乙肝治疗适应症扩大 多方共筑健康防线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提出,无论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是否正常,只要符合特定条件,包括乙肝家族史、年龄超过30岁、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炎症或纤维化等,都建议启动抗病毒治疗。  

“以前我们对ALT正常的患者采取观察随访策略。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应该让更多慢乙肝患者尽早启动治疗,以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侯金林指出,《指南》的核心在于优化治疗策略,扩大抗病毒治疗的覆盖范围。如今 对于大多数慢乙肝患者来说,无论ALT(谷丙转氨酶)水平是否正常,均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

“中国在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消除乙肝目标的具体行动方面,无论是基于中国患者的研究数据,还是乙肝创新药物的选择和可及性,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侯金林表示,目前,我国慢乙肝治疗正朝向“全治”(treat all)前进,其核心在于提升治疗覆盖率、降低疾病相关死亡率,这是应对病毒性肝炎防控挑战的关键策略,同时也与WHO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目标高度契合,对于推动全球肝炎防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而扩大筛查和健康教育,是实现消除乙肝目标的关键一环。侯金林特别呼吁:“乙肝筛查非常重要,建议所有成人在一生中至少接受一次乙肝筛查。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应尽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如果为阳性,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他还强调,通过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大乙肝防治的宣传力度,消除乙肝相关的歧视,鼓励患者主动就诊和接受治疗。

“中国在乙肝防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母婴阻断、筛查与治疗、创新药物应用等方面,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侯金林表示,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和治疗手段的持续优化,我国正朝着WHO提出的消除乙肝目标稳步迈进。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魏来:以医防融合为引领,构建中国肝炎防控新范本

蜜桃移动版网北京3月28日电(逦琛)近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召开。作为大会主席,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主任魏来教授在接受蜜桃移动版网采访时表示,中国在肝炎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防融合模式,为全球肝炎防治贡献了可借鉴的经验。  

魏来介绍,目前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流行率已降至6.1%,1至29岁人群的流行率为2.9%,5岁以下儿童的阳性率更是低至0.32%,显现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巨大成效。丙型肝炎的防控同样取得突破,通过血液筛查和新药研发的广泛应用,丙肝的流行率逐步下降。  

魏来还特别提到,我国在药物可及性方面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同时,通过医保政策的覆盖,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确保更多感染者能够获得规范化治疗。  

谈及防控经验,魏来指出,中国通过疫苗接种、早期筛查、规范化治疗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形成了医防融合的闭环管理。例如清华长庚医院的肝胆胰中心便利用这一模式,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到肝硬化、肝癌的综合治疗,患者在同一平台即可享受全链条医疗服务。  

在科技创新方面,魏来表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精准诊疗和疾病监测。

此外,魏来强调,科普宣传在肝炎防控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科普,不断提升公众对肝炎的认知水平,帮助患者树立科学治疗的信心。“消除肝炎不仅依靠医学进步,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打破信息壁垒,减少偏见和误解,才能真正实现消除肝炎的目标。”魏来说道。  

面对2030年全球消除肝炎的目标,魏来强调,消除歧视是当务之急。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升公众认知,减少患者心理负担。此外,政府、基金会、企业和社会力量应形成合力,推动政策落地、科研转化和患者关怀,构建可持续的防控体系。  

魏来表示,希望借助亚太肝病学会年会这一国际交流平台,让中国经验惠及更多国家,共同加速全球肝炎消除进程。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携手中国创新,让本土突破性疗法惠及全球

蜜桃移动版网北京3月28日电(孙慧)在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间隙,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接受蜜桃移动版网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健康中国2030”倡导的全民健康理念与阿斯利康的企业使命高度契合。他指出,生物科技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进一步成为改善人类健康、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而阿斯利康正通过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与中国及全球“同频共振”,推动共同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

开放合作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方向

扎根中国30余年,将40多款创新药物带到中国,累计在华投资超50亿美元……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在中国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进步,也深度参与了这一领域的创新与合作。

近日,商务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苏博科认为,这一举措将惠及各方,既使企业受益,也令中国自身获益。他坚信,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科学创新以及各方的集思广益,共同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对于阿斯利康而言,公司也期望能尽快将这些创新成果应用于患者,造福人类。

基于这一开放政策导向,阿斯利康迅速迈出实质性步伐。苏博科表示,阿斯利康近期宣布了投资25亿美元(近200亿元人民币)的计划,将在北京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立新的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并达成多项重大研发与生产合作。通过这一投资,阿斯利康希望与本土企业、学术机构及AI技术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开发更优质的药物,包括支持中国本土生物科技企业研发的创新药物。阿斯利康期望通过这一举措,不仅助力本土企业发展,更将创新成果惠及全球患者。他坚信,开放合作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坐落于北京的阿斯利康全球战略研发中心

聚焦疾病早诊和规范治疗

在深化合作的同时,阿斯利康始终将解决患者最迫切的需求作为创新的落脚点。苏博科表示,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当前最严峻的健康挑战主要集中在三大疾病领域: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癌症。他强调:“应对这些疾病的关键,在于尽早发现与诊断。”

以糖尿病或高血压引发的肾脏疾病为例,苏博科强调,若未及时干预,病情可能恶化至需透析治疗,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骤降及医疗负担激增。“因此,实现患者的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相关工作的推进程度仍与理想目标存在差距。”

苏博科进一步说,中国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每年因病情急性加重导致死亡的人数达数百万。若能实现早诊早治,治疗成本并不高昂。

苏博科补充道,我们工作的核心在于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规范治疗,这也正是公司积极推动早诊早治工作的原因。

中国市场对阿斯利康至关重要

对疾病攻坚的投入,离不开对中国市场价值的深刻洞察。苏博科指出,中国市场对阿斯利康非常重要,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首先,中国存在大量未满足的患者需求,他们迫切需要创新药物的治疗。

其次,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健康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在全球对外授权交易中占比接近三分之一,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在推动行业创新方面的关键作用。

苏博科表示,阿斯利康致力于与深耕科学研究的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及学术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助力他们发现和开发新产品。这一布局不仅旨在满足中国患者的医疗需求,更希望与中国的创新力量携手共进,让源自中国的突破性疗法惠及中国及全球患者。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

守护呼吸健康 999益气清肺颗粒正式发布

3月28日,在“第一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上,华润三九中药3.2类新药——999益气清肺颗粒正式发布。该药由华润三九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及团队共同研发,是获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专门针对呼吸道感染康复期综合症状治疗的中药创新药。

在“助力康复,守护呼吸健康”为主题的新药发布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华润三九副总裁王亮联合共同按下启动键,正式宣布999益气清肺颗粒发布。现场,张伯礼院士呼吁大众要重视呼吸道感染康复期,尽早治疗、尽早康复。

999益气清肺颗粒:以消费者为中心,从康复需求出发的中药创新

近年来,甲流、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频发。呼吸道疾病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糖尿病之后,危害大众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相对于预防和治疗环节,呼吸道感染的康复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促进康复的药物也存在市场空白。

张伯礼院士及团队以生脉散(《医学启源》金·张元素)、平胃散(《简要济众方》宋·周应)两个经典名方为基础,基于一线临床康复诊疗经验进行加减化裁,形成新药处方。999益气清肺颗粒全方以益气养阴,健脾和中为核心,配清热祛湿之法,能够有效改善呼吸道感染康复期出现的乏力、气短、干咳少痰等症状。

999益气清肺颗粒的处方源于张伯礼院士在2020年拟定的清金益气方,该处方转化成清金益气颗粒后作为院内制剂得到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华润三九携手张伯礼院士及团队继续对999益气清肺颗粒开展了完整的确证性临床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服用14天后,试验组主症(干咳、乏力、气短、胃脘痞闷)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消失率,对促进呼吸道感染康复期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张伯礼院士进一步指出,999益气清肺颗粒基于中医理论、人用经验与临床研究三者结合研制,临床适用人群广。

华润三九党委书记、董事长邱华伟表示“我们希望传承中医药价值,通过创新研发的999益气清肺颗粒,为大众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让重感冒总不见好的消费者有药可用,同时我们搭建先进的数字化生产体系,应用领先的工艺技术,将其制成颗粒剂型,方便广大消费者使用。”

守护呼吸健康,华润三九生态化布局领跑行业

在“关爱大众健康,共创美好生活”企业使命的引领下,华润三九始终用专业和陪伴温暖着无数中国消费者。999益气清肺颗粒一方面响应了消费者对呼吸道感染康复期用药的期待,另一方面填补了市场空白,有效拓展了华润三九呼吸管线的边界。

华润三九副总裁王亮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公司围绕“1+N”品牌战略,实现家庭常见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的品牌覆盖。999益气清肺颗粒作为呼吸道感染康复领域的创新成果,标志着华润三九呼吸品类实现全场景渗透的生态化布局,战略意义重大。未来,999益气清肺颗粒将成为华润三九呼吸品类重点打造的品种之一。

未来,华润三九持续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中药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新质生产力。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的用药选择、更高品质的药品、更精准的用药方案,为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表在 蜜桃移动版 | 留下评论